案例访谈丨挥别全球第二,我选择奔赴纽约!
本期2025秋新录取学子访谈,我们采访到了W学姐,学姐从陆本211的背景,全球联申到了英国帝国理工、港大,以及美国诸多藤校,看看学姐最终会选择去哪儿就读呢
姓名:W学姐
即将要去:Columbia MS Biostatistics 哥伦比亚大学 生物统计
本科:陆本211
专业:金融,辅修会计
Overall GPA: 3.8+
TOEFL: 105+
GRE: 325+
录取学校和项目:IC RMFE(帝国理工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Columbia Biostatistiscs(哥大生物统计),Cornell AEM (CEMS MIM)(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带CEMS世界知名商学院联盟交换),JHU MSF(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融), HKU Accounting (香港大学会计)
软性背景经历:三段国内实习+两段校内科研
以下录取学子访谈正式开始:
01 首先请分享下为什么选择了优友帮?
我大一大二一直以来是以保研为主要目标,接近最后一刻才放弃保研资格,正式准备留学,之后便广泛地向市面上各种中介进行咨询。当时和樊老师沟通定位咨询时,我惊喜地发现竟然有一家机构可以和我的申请理念那么相符,现在整个申请季尘埃落定,我真的可以说选择优友帮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没有樊老师的选校和建议,我大概率无法实现跨专业的赛道转换,没有尽职尽责的王老师的帮助和督促,申请了那么多项目的我,是很难能保质保量地在各个节点完成每项申请任务的。
02 介绍下拿到及保持高GPA的经验吧~
在我大学前两年的每个阶段都有听到学长学姐叮嘱:绩点从一开始就不能落下,否则后面很难追,可是我当时没听进去(希望大家不要重蹈我的覆辙)。现在我认识到:大一大二普遍会有高数等学分权重很高的通识基础课,他们会极大影响到四年的总绩点。同时,高数学到的知识会在之后概率统计、宏微观经济学等各种专业课中用到,与其等到学专业课的时候再弄懂那些公式概念,还不如大一就好好学高数,这样大一绩点也高些。
当然绩点落后的同学也不用担心,我身边有两三位同学是在大二下学期才开始发力的,但也真的是猛发力,也就是在此之后每门课都尽量成为前几名,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这样的后发取胜也意味着承担着比一直以来好好学的同学更大的压力,因为想要成为后起之秀,意味着以后每一门课的每一个评分维度都最好不要有闪失。
此外,如果从入学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申请意向和目标项目,就可以在三年间跨专业、跨学院选修一些与目标项目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体现在我们成绩单里,课程中完成的大作业、项目等也是很好的文书素材。
03 你的TG备考之路不算一帆风顺,中间也经历了瓶颈期,好在在你的坚持和不断努力下最终刷到了很高的分数,分享下你的经验吧~
首先,无论保研、考研还是留学,英语都是很重要的,我身边很多保研和考研的同学都去考了雅思。其次,语言成绩越早出来越好,这样申请后期就可以把精力放在文书上,再加上越到申请高峰期考位越紧张,所以可以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练习备考。我考的是托福和GRE,托福口语尤其需要提前至少3个月进行准备,因为在我看来,这个考试比较注重是否拥有接近母语者的语速和口音,这些都需要大量且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
04 你的实习、科研、项目、竞赛经历很丰富且含精量都不错,说说你在这些方面的心得吧~
实习是获得对行业独特理解的重要渠道,而这些独到的、个性化的理解正是我们文书最宝贵的素材,也是最有可能吸引招生官的地方。所以在做每个实习、项目、比赛时,我们都需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行业、以前学到的知识、之后想要申请的专业有没有新的理解;我做过的或者即将要做的这些项目怎么才能更好地呈现在文书里。
05 你选择了多国联申,申请的也多为商科项目,申请季可以说相当漫长了(从大三暑假一直持续到大四上学期结束),谈谈你在整个过程中心态方面的变化吧~
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美剧Never Have I Ever中有个桥段大概是这样的:女主Devi是个成绩非常优秀的高中生,她一直非常非常希望能够成为普林斯顿的本科生。临近申请季,她突然需要面临一个局面--失去了拿到一位大佬推荐信的机会,而这本是她志在必得的。于是她疯狂地做各种义工和社会活动,希望通过丰富课外经验以弥补推荐信的缺憾,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情,最后当她精疲力尽地完成最后一个任务后,感叹到:“至少我已经做了我能为申到普林斯顿所做的所有事了。”在我看来,我们要是真能做到这句话所说的境界,申请结果肯定不会差的。这句话也是申请季我应对焦虑的良药,与其每天想来想去XXX到底能不能录我,还不如做些能增加录取几率的事,比如补充实习、刷高TG小分等等,虽然这些事最后不一定起作用,但也问心无愧了。
06 为什么最终选择入读哥大生统呢?
我在选offer阶段的一个总思路是,在保证学校title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更为理工科的项目。我最早收到的是港大会计offer,记得是两周内要交10万+留位费,当时我所申请的英美学校都还没有消息,如果交了这笔留位费,将会极大影响我之后的选择(虽然这算某种意义上的沉没成本):不管之后接到哪个offer都会想“港大我已经交了这么多留位费了,而且港大也还挺好的”;再加上我和家人还有樊老师沟通后,我有种信念:我美国申请了那么多项目最后至少一定能录一个,所以就放弃了港大会计。
接着收到JHU金融和IC金工的offer,凭着理工科优先的原则,我选了IC金工,这时我申请的美校绝大部分还都没有任何消息。后来,经过了大概2个月左右的等待,我惊喜地在两天中连续收到了康奈尔AEM(带CEMS)和哥大生物统计的录取。因为我自身喜好更偏向去美国,就果断放弃了IC,这也就迎来了我最为纠结的一个选择,康奈尔带半年爱尔兰交换,而且据我观察很多offer holer背景都特别优秀;而哥大生统在地理位置、专业、项目时长等方面都完全符合我的要求,还提供宿舍。最后让我下定决心的是我看了一下两个项目的就业报告,哥大生统的毕业生去向(生物统计师,数据科学家,医药咨询,投行基金等)会比康奈尔AEM更加多元,这点对于还没有完全想好未来要做什么的我来说挺重要的,因为我感觉去哥大生统会为我带来更多可能性,所以最终选择了这个项目。